一、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甘肅省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我省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過程中,以敦煌為突破口,以“一會四區”為核心積極打造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其中的“一會”即指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宏偉戰略,為我省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提供了強勁動力和時代機遇。經多次申報、多方溝通,今年11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我省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這是繼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之后,又一“國”字號文化平臺花落甘肅。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將于2016年在敦煌舉辦。
二、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
制定實施了一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方案和試點,精準扶貧、涉農電商、土地流轉等經濟領域改革得到了中央層面的肯定推廣。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完成年度改革任務252項,省政府先后5批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97項,保留的373項行政審批事項除涉密事項外,全部推行一個窗口服務、一站式審批,項目審批平均時限由30天縮短到20天。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現了“三證合一”和“一照一碼”登記,平均辦證時間由20天縮短為5天。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首批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證在臨夏市頒發。隴西縣敲響西北五省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第一槌。
三、甘肅省制定出臺“1+17”精準扶貧工作方案
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和17個專項配套實施方案,形成了“1+17”精準扶貧工作方案,成為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又一大創新。這一方案,瞄準精準扶貧的“滴灌”口,打出精準扶貧“組合拳”,為我省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明確了任務書、作戰圖和時間表。力爭到2017年底,甘肅實現貧困地區農村群眾人均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所有貧困縣(市、區)實現脫貧并基本完成農村小康主要監測指標。
四、引洮一期正式運行二期開工建設
2015年8月6日,甘肅人民翹首期盼了半個多世紀的“圓夢工程”——引洮供水工程,宣告一期工程正式運行暨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引洮供水工程是甘肅歷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旨在從根本上解決甘肅中東部的水資源匱乏問題。工程分九甸峽水利樞紐和引洮供水工程兩部分。受益區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涉及蘭州、定西、白銀、平涼、天水5個市轄屬的11個國家扶貧重點縣(區),總人口422.41萬人。引洮一期工程總干渠長110.47公里,其中隧洞18條,總投資50.16億元,年引水量2.37億立方米。引洮二期工程為一期工程的延伸,總干渠長95.09公里、隧洞20條,概算總投資110億元,總工期70個月,年引水量3.13億立方米。
五、啟動實施“6873”交通突破行動,一批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成或開工建設
全年完成鐵路項目建設投資277.5億元,蘭州至中川城際鐵路、天水至平涼鐵路建成開通,新增鐵路通車里程434公里;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項目20個3240公里,完成投資375億元,同比增長7.88%,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00公里。特別是銀西鐵路(甘肅段)開工建設,將極大地提升慶陽革命老區基礎設施條件,加快隴東地區融入國家高速鐵路網。
六、蘭州市榮獲巴黎氣候大會“今日變革進步獎”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在法國巴黎召開。蘭州市作為全國唯一的非低碳試點城市應邀參會,并榮獲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中國低碳聯盟、美國環保協會和中國低碳減排專委會聯合頒發的“今日變革進步獎”。
近年來,蘭州市闖出了一條科學化、目標化、工程化、法治化、創新化的治污之路,打造出了人人共享的“蘭州藍”,穩定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成為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指數下降最快的城市。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做法、建設低碳城市的美好愿景以及向世界發出綠色發展的“蘭州聲音”,得到與會專家、代表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
七、酒泉至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
6月3日,甘肅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簡稱“酒泉-湖南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電壓等級最高、送電距離最長、輸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也是甘肅首個特高壓電網工程和首條直接為湖南供電的特高壓線路。該工程開工標志著我國特高壓電網進入全面提速、大規模建設的新階段。工程起于甘肅酒泉,途經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湖南5省(市),止于湖南湘潭縣,線路全長2383公里,工程投資262億元,計劃于2017年建成投運。酒泉至湖南工程是保障甘肅能源資源基地大規模大范圍開發、配置和利用的重大工程。
八、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
2015年8月18日,在蘭州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3周年之際,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十部委驗收,達到封關運營條件。8月18日,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正式揭牌,封關運營。
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于2014年7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建設,是甘肅省發展外向型經濟,實施“走出去”戰略,構建向西開放重要戰略平臺的突破口。保稅區位于蘭州新區機場東部物流產業組團,規劃面積約2.86平方公里,它的建成運營,對于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打造西部大開發政策洼地和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發揮甘肅與蘭州的節點城市和通道優勢,構筑內陸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九、法方兩次返還我省禮縣大堡子山文物56件
今年7月20日,在國家文物局及有關方面的積極努力下,原藏于法國吉美博物館的32件禮縣大堡子山文物成功追索回國并正式移交我省,永久入藏省博物館,還舉辦了《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返還的32件文物中,除4件鷙鳥形金飾片外,其余28件均由吉美博物館退還原捐贈人克里斯蒂安·戴迪安后無償返還。9月21日,克里斯蒂安·戴迪安來到蘭州,再次返還24件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出土的金飾片,有關方面在省博物館舉行了入藏移交儀式。
十、甘南“尼江”兩村化解積怨實現成功混牧
2015年初秋,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尼巴村和江車村實現了20年來的首次成功混牧,標志著甘南州通過黨的群眾路線解決“尼江問題”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1995年,尼巴、江車兩村因一起治安事件發生對峙沖突。自此,兩村以尼巴大溝河為界,不相往來,互相仇視,夏季搬牧沖突頻發。實現夏季和諧搬牧一直是“尼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難點所在,也是從根本上解決“尼江問題”的核心和關鍵。甘南州在前期群眾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權衡各方利益、匯集兩村民意、征求多方意見、提出相關建議,最終使兩村群眾達成共識,實現混牧,為徹底解決“尼江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