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籌的碳市場建設正在加速,而七年來積極介入碳市場并推動國內碳交易市場建設的興業銀行,則形成了碳金融服務的先發優勢。
2014年12月24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向個人投資者開放,至此,除上海外的其余國家七個碳交易試點市場均對個人開放。而12月初,國家發改委簽發了首批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
12月9日,中國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利馬會議中國碳市場展望主題邊會上表示,截至11月底,中國共交易1436萬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金額突破5億元人民幣,“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行對國內碳市場樂見其成。”對此,日前中國唯一的赤道銀行——興業銀行的環境金融部總經理梁平瑞對記者表示,作為參與國內碳交易市場建設已達七年的積極分子和國內綠色金融的開拓者,目前該行已與上海、深圳、廣東、天津、湖北、重慶等六個國家碳交易試點城市簽署了合作協議,在碳交易制度設計咨詢、交易及清算系統開發、碳資產質押授信、節能減排項目融資等方面提供一攬子產品與服務。
就在今年11月,興業銀行正式上線全國首個基于銀行系統的碳交易代理開戶系統,成為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利用銀行網上平臺進行碳交易代理開戶的商業銀行,參與碳交易市場的國內機構和個人可通過該行個人網銀直接開通深圳排放權交易所賬戶。
“不到一個月時間已經實現開戶21戶。”梁平瑞說。
據其介紹,早在2007年,興業銀行就介入了國內碳市場,通過引入專門人才,深入研究國際碳市場,創新設計推出多項針對國際碳市場的碳金融產品,在國內首家推出涉及碳交易前、中、后臺的碳金融綜合服務。
“比如,我行獨立開發碳資產評估工具,創新開發并落地全國首筆國際碳資產質押授信業務;與中國市場最活躍的數十家國際碳買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促成十余個項目簽署碳減排量銷售協議(ERPA);開立國內首筆碳交付保函;為國內首單自愿碳減排交易提供交易結算和資金存管服務等。”他舉例說。
國內碳交易市場建設源于2011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4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將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目前,全國七個碳交易試點根據其各自制定的納入標準,共納入2000多家各類企業,每年發放的配額總量約12億噸,市場價格從最低20元波動至最高130元不等。
在各地試點過程中,如何既能實現最大程度的節能減排,又能盤活碳配額資產,減低資金占用壓力,成為很多控排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針對企業這一需求,2014年9月,興業銀行聯合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機構,單純以國內碳排放權配額作為質押擔保,無其他抵押擔保條件,為宜化集團提供了4000萬人民幣貸款支持,有效盤活其碳配額資產,成為國內首筆碳配額質押貸款業務。
由此,從助力碳市場體系建設,到為企業、個人提供碳金融綜合服務,興業銀行搭建的碳金融生態體系已成形。
“我們將以更加積極的步伐投身到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設中,繼續聚焦碳市場,創新碳金融,為建成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貢獻金融企業的力量。”梁平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