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通過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退耕還林還草等,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明顯增多,基本公共服務日益完善。”
幾年來,山西呂梁通過組建農民造林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一條增綠與增收的雙贏之路,讓貧困群眾在綠化家園的過程中增收致富。
在創新生態扶貧機制上下“繡花”功夫。以造林合作社為突破口,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呂梁山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長期以來,生態脆弱與深度貧困相互交織。合作社造林最早由嵐縣發展起來,改變了傳統造林綠化的固有工程隊招標模式,從招標方式、收益分配、人員組成方面進行制度創新。充分鼓勵基層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勇于在制度上突破固有格局。
著眼于增綠與增收相結合,制度設計上爭取每個環節都與增收掛鉤。我們強調“在一個戰場上打贏兩場攻堅戰”,目的就是為了在促進增綠基礎上發揮更大的帶動效應,從而實現生態建設“綠化、彩化、財化”全達標。組織實施退耕還林獎補脫貧一批、造林務工脫貧一批、管護就業脫貧一批、經濟林提質增效脫貧一批、發展特色林產業脫貧一批工程,群眾可以從造林綠化的各個環節中受益。
借生態扶貧為深化農村改革蹚出新路。造林專業合作社是新時代呂梁人民弘揚呂梁精神、勇于改革創新的重要實踐成果,這一創新機制,既調整生產關系,又解放生產力,催生了一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市場經營主體,進而推動了農村改革。
緊抓合作社管理規范化,為新型經營主體形成創造空間。造林專業合作社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要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建立起一套規范嚴格的決策、經營和監督體系。在此基礎上,引導農民將林業資產、收益資金折股入社,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使農民造林合作社成為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借生態扶貧助力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升農業勞動者職業素質和生產能力水平。拓展合作社經營范圍,探索建立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總社,鼓勵參與經濟林管理、小型公益事業建設等涉農活動。加大培訓力度,加快推進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改革,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服務體系,推動把更多的農業農村資源和生產要素集中到合作社。
強化黨建引領,推進生態扶貧發展。堅持“黨支部+生態扶貧”模式,實現“黨建引領、能人帶頭、農民主體、共同富裕”。
——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在全市生態扶貧暨農村改革工作推進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