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如今在其萌發地浙江,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現實詮釋。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難點在“就是”二字。如何打通“兩山”轉化通道?記者在浙江采訪看到,“有核無邊”成為該省轉化路上的顯著特色。所謂“有核”即堅定綠色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全面小康并行不悖的信念,“無邊”則是各地各抒所長,借市場化思維、機制性探索、政策性機遇等,在“點綠成金”過程中實現殊途同歸。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山區村落成為農家樂第一村,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讓鄉村山、田、林、水有了價格,村播學院助農民主播把山貨賣出山溝……作為中國首個通過生態省驗收的省份,十余年久久為功,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故事在浙江成為常態。而透過浙江這一窗口,亦能看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向市場要紅利 小村落也有春天
那張掛在墻上顯眼處的照片的故事,磐安縣尖山鎮烏石村人張財瑤已記不清對人講了多少遍。
“當時開業后沒有客人,是縣領導自己掏錢請親戚朋友來吃住,幫我們開了張,這就是第一桌客人的合影。”15年前,張財瑤在村里最先開起了農家樂,如今他的農家樂一年有三萬余人次客流,營業收入超百萬。
烏石村有“金華農家樂第一村”美譽,依托周邊山水優勢及景點資源,現有173家農家樂,餐位8375個,2019年該村接待游客突破8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6億元。
望著往來游客,張財瑤常會想起十幾年前村子不為人知的一面。“當時我們是貧困村,沒有公路,大家生活非常艱難。現在村里的特色——烏石屋,是當時沒錢蓋磚房,就用黑色玄武巖替代而留下的。”
貧困地如何變身鄉村旅游高地?磐安縣委常委、尖山鎮黨委書記羊菊春介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磐安自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生態富縣”戰略,通過劃定生態紅線等讓鄉村有了資源環境優勢。后來在鄉村旅游的風口下,當地鼓勵發展休閑旅游業,堅持市場為主導,黨委政府在規劃規范、政策扶持等方面發揮作用。烏石村等一些村莊開始探索農家樂的路子。
她介紹的一些細節則能看出烏石村的決心:為開拓客源,村兩委班子多次去上海跑市場,到旅行社敲門遞名片;為保農家樂品質,村里開創“統一烏石品牌、統一宣傳營銷、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清洗配送”的管理模式,實現差異致勝;小有名氣后,烏石村沒有自滿,面對村容村貌下降,其迅速啟動整治提升,實現了“一年見成效”……
每到假日,“長三角游客比村民多”成為村里的一道特殊風景。該村人均年收入從不足4000元發展到近7萬元。
借旅游業發展向市場要紅利,在浙江,如此“逆襲”的村莊有很多。
松陽縣三都鄉鎮楊家堂村掩映于綠水青山中,依山而建的古民居階梯式鋪開,被許多人形象稱作“江南布達拉宮”,即使工作日也吸引來許多游客打卡。近年在護綠基礎上,該村從保護古村落入手,用村貌的返璞歸真換來了人氣的乘數效應。
三都鄉黨委副書記張旭軍說,村子從2014年起實施古村落保護利用,通過落實浙江省級美麗宜居項目、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等項目,村落整體風貌修復得以全面推進,鄉愁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原本的空心村,現在有了農家樂、民宿,還有藝術家工作室,搞活了村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
大智治制 綠水青山顯“身價”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浙江在制度層面已有諸多探索。
在麗水市遂昌縣大田村所依山腳,一塊石碑上刻著該村的護林公約禁令,“凡在禁山區域內一律禁止任何人砍伐樹木、取土,違者必受分串處罰,全村每人分一斤肉、演戲三夜”等內容數十年如一日執行著。
“村規民約”體現著村莊保護綠水青山的態度,而如今,以GEP核算為代表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施行,讓大田村嘗到了“金山銀山”的甜頭。
在麗水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背景下,去年5月,由浙江大學、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共同完成的《遂昌縣大田村GEP核算報告》通過專家評審。根據報告,該村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共1.6億元。大田村也成為全國首個進行GEP核算的行政村。
1.6億元如何得出?大田村黨總支書記高桂松介紹,此前專家們通過確定地域范圍,編制生態產品核算清單,最后核算出大田村所有生態產品的功能量,并運用經濟評估的方法將功能量轉化為價值量。
“以前大田人都知道生態資源寶貴,但它究竟有多少價值,心里沒數。”高桂松說,GEP核算后村民對環境保護的責任心變得更強,生態價值帶動生態品牌也讓這里的旅游業發展起來。
在村里落地的云夢年華康養中心如今正試營業,負責人包李鵬說,“這里生態好,又有GEP核算的數據支撐,對游客吸引力很大,很多人一住就是半個月,現在是基本滿房狀態。”
大田村人朱麗玲剛來到康養中心工作。“原來我在家帶孩子,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這是以前想不到的。”
因為GEP,大田村民還能獲得貸款上的便利。一些銀行已經把GEP納入授信的參考指標,推出更優質的信貸服務。高桂松說,“我們村每年貸款需求近4000萬元,有了GEP授信的貸款,村民每年可少支出110萬左右的利息。”
麗水在建立科學生態制度上已探索多年,首創性推進了生態信用體系建設、基本建成價值核算評估體系。以后者為例,其出臺了全國首個山區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辦法,發布《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南》地方標準,建立市、縣、鄉鎮、村四級GEP核算體系,分別發布了麗水市、9個縣(市、區)、18個試點鄉鎮和兩個村的GEP核算結果。
“無中生有” 山溝里面有“潮農”
轉化通道打通的過程中,浙江不少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也因抓住政策性機遇而“無中生有”,展現出新的生機活力。
衢州汪村村民葉麗峰沒有想到,她會在46歲時改變自己的職業。
在當地萬田鄉的鄉村振興綜合體的直播間里,葉麗峰作為主播剛剛完成團隊的又一場淘寶直播。“現在一場可以賣掉幾千元的農產品,我們對現在的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
“原來我在杭州做服裝批發,看到過直播,想去嘗試但是不懂。現在市里在培育村播,我覺得是好機會。我們通過村播學院培訓獲得了專業知識,我們4個學員也組成了一個團隊,想一起把村里好的農產品賣出去。”葉麗峰說。
去年夏天,衢州柯城區與阿里巴巴“村播計劃”合作,試點創建全國首個“阿里巴巴村播基地”。今年5月,“村播學院”在這里開課,為農民提供培訓課程,進行實戰演練,并提供直播所需的設備等,實現了讓農民“零門檻、零學費,拎包入播”。
作為浙江重要的生態屏障、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當下衢州的好山好水正換來好產品的“走俏”。因為官方的扶持引導,“農民當主播,手機變農具,直播成農活,數據變農資”在當地正成為獨特風景。十幾分鐘賣光一拖拉機面條、直播首月銷售多肉植物20余萬元的平民故事越來越多。衢州市委書記徐文光此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介紹,當地每年將培養10000名的村播人才。
不僅是直播電商,在該市龍游縣溪口鎮,一座鄉村版未來社區也讓農民的生產生活變得“潮”起來。
在浙江重點推進未來社區建設的背景下,衢州提出打造鄉村版未來社區。溪口鄉村版未來社區正式該市試點。
在產業上,依山傍水的溪口老街是該社區集文化傳承、農民創業功能于一體的特色街區。街區以“鄉親鄉賢+旅客創客”為主體人群,以竹產品和傳統美食為重點,打造出了“文創+農創+鄉創+旅創”的特色。
大學畢業生高雅婷回鄉后在老街開了一家商鋪,售賣自產的蔥花饅頭、麻糍等地方美食。“現在有了這個實體街區,鎮上還打造了‘一盒故鄉’電商平臺幫助我們銷售,并進行培訓,店鋪一年銷售額20多萬,我現在又新租了兩間店鋪。”
為讓創客、農民更安心創業、生活,溪口鎮的鄉村版未來社區在“社區”二字上下足功夫。黃泥山小區是幾十年前建起的企業生活區,根據舊房子的風格,現在這里被改造成出餐廳、劇院、創客中心等空間,還有現代化的共享圖書室、智能籃球場。連路邊的路燈都植入了PM2.5檢測、智能充電樁等功能。
在溪口鎮黨委書記劉洪剛看來,鄉村版未來社區體現了生態和諧、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也是“兩山”轉化的題中之義。
故事還有很多,故事仍在繼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發展的根本遵循,又是一道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命題。解題過程中,如何調動和激發起千百萬人的積極性、創造力,從階段性成果來看,浙江的十五年探索無疑是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