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蔣濤)28日發布的第十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指出,中國以節能減排的實際行動,積極履行綠色低碳發展承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重要貢獻,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發布《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8:聚首卡托維茲》。 王德儒 攝
當天,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發布上述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8:聚首卡托維茲》。
報告指出,近十年國際氣候治理體系的發展變化,集中反映在:一是國際氣候格局的調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格局,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南北兩大陣營演化為當前的南北交織、南中泛北、北內分化、南北連綿波譜化的局面;二是國際氣候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巴黎協定》是在變化的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下,各方利益訴求再平衡結果。基本確立了未來國際氣候制度的框架;三是未來發展趨勢相對明朗。2018年氣候談判的重點在于“塔拉諾阿對話”,在國際社會還存在不同理解和期待的情況下,盤點各締約方在實現《巴黎協定》中提到的長期目標的集體進展,并為各國準備“國家自主貢獻”提供信息。2018年氣候談判另一個關注重點是如何在2020年之前擴大各國的氣候目標和實施行動,涉及到《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修正案的批準等內容,目前“多哈修正案”已得到111個國家的批準,并將在獲得另外30個國家批準后生效。對適應問題的關注度上升。
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發布《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8:聚首卡托維茲》并舉辦研討會。 王德儒 攝
報告指出,回首十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從理念創新到目標設定,從政策行動到實施成效,都發生了變化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報告稱,中國一直是全球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締約方,在國際氣候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中國經濟體量大、增速快,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在氣候變化領域天然具有世界影響力;另一方面,中國通過實實在在的減排努力和外交實踐,為構建全球氣候治理機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報告指出,氣候變化與貧困是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氣候貧困是指氣候或氣候變化因素引發或加劇貧困的現象,應對氣候貧困、提升氣候安全對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具有戰略意義。氣候變化對貧困的影響具有雙重效應,一是加劇現有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二是增加了新的貧困人口數量(包括大量的城市新貧民)。
據介紹,2009年,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合作研究的重點領域是:氣候變化與經濟系統交互作用機理、減緩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學問題、適應氣候變化社會經濟學問題、氣象經濟學理論與方法。
聯合實驗室將“氣候變化綠皮書”編寫作為每年的常規任務和重要任務,至今已發布十部,包含250篇報告(不包含附錄)、稿件作者539人次、字數近400萬字。圍繞綠皮書的編寫,每年召開策劃會、作者會、審稿會、發布會等,在每年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結束后,還召開聯合實驗室工作總結會,分享年終形勢總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