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7日下午3時舉行記者會,邀請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人民網記者 于凱 攝
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今天記者會的主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環保部部長李干杰先生,圍繞這一主題回答大家的提問。首先,有請李干杰部長。
李干杰: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環保部門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給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我們工作取得的每一項進展、每一份成績都包含和凝聚了大家的辛勞和奉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乃至整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確實是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們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未來還任重道遠,我們決心更加奮發圖強、攻堅克難,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還期待各位記者朋友一如既往地給予我們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讓我們大家共同攜起手來,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今天是個好日子,久旱逢甘露、瑞雪兆豐年。今天北京下雪了,也結束了長達145天將近5個月的沒有有效降水的歷史。今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又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我們堅信,有習近平總書記這樣一位核心和領袖為我們領航掌舵,我們的目標、我們的夢想就一定能夠圓滿實現。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主持人:謝謝李干杰部長,現在開始提問。
新華社記者:中央強調要打好三大攻堅戰,《政府工作報告》也進一步要求,提出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和優先序。請問李部長,環保部就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哪些具體舉措,您這邊是否有了一本帳,怎樣算好這本帳呢?謝謝您。
李干杰:謝謝你的提問。大家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整體框架內,生態環境無疑是一塊明顯的短板,因此總書記講,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為了盡快補齊補好這塊短板,黨的十九大將污染防治攻堅戰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就此做了部署,提了要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特別強調要堅決打好攻堅戰,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我理解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也是中央交給我們牽頭落實的一項光榮又很艱巨的任務。為了完成好這項任務,黨的十九大之后我們就著手開展了一系列學習、調查和研究,應該說在如何謀劃好、推動好攻堅戰方面還是有了一個基本的考慮、基本的思路,就是您剛才說的初步有了一本帳,盡管這本帳還比較“初”和“粗”,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基本思路簡要來講可以概括為“三個三”。第一個“三”是圍繞三類目標,其中第一類就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主要包括大氣方面的比如優良天數比例、PM2.5下降比例,水方面的好于III類水體比例,劣V類水體比例。第二類目標是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目標,主要包括大氣方面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方面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第三類目標是環境風險管控目標,主要包括農用地風險管控目標和城市建設用地風險管控目標。這是第一個“三”,圍繞三類目標。
第二個“三”,突出三大領域。這三大領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也是非常關心的大氣、水和土壤。大氣方面,要抓緊制定發布下一階段《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水方面,要深入推進現在還在實施的,2015年4月份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就是“水十條”,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還有全面實施2016年5月制定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這是第二個“三”,要突出三大領域。
第三個“三”,強化三個基礎。這三個基礎在大的生態環境保護概念上講,應該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就污染防治來講,我們理解他主要是基礎性的、保障性的,所以我們要強化三個保障。第一個保障是積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因為這是根本,如果我們的發展方式、生活方式不綠色,那么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打好是很難的,甚至是做不到的。第二個是要加快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力度,因為對污染防治來講,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至關重要的。第三個是要加快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進一步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的體制,通過改革釋放出更多動能和紅利,來支撐保障污染攻堅戰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
總的來講,我們基本上有這樣的思路就是“三個三”,圍繞三類目標,突出三大領域,強化三大基礎。這里要特別向大家報告,我們現在一方面在抓緊研究完善這個思路、這一本帳。與此同時,也在抓緊施工、抓緊推進,也就是說污染防治的具體工作這場攻堅戰不僅一刻沒有停,而且在過去的基礎上進一步快馬加鞭。三年時間非常短暫,我們等不得,也等不起,所以一邊在做頂層設計,一邊在抓具體工作,我們也完全有基礎、有條件這么做。
十八大以來為了向污染宣戰,打好污染防治這場戰役,中央先后制定出臺了三個行動計劃,就是大家熟知的三個十條。五年下來走到今天,實踐充分證明,三個十條的方向、路徑、舉措、目標、任務都是科學合理的,針對性、有效性都是非常強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過去五年才有這么好的成效。面向未來三年我們要打好這場攻堅戰,關鍵是沿著前面五年的路子繼續往前走,繼續“照單抓藥”,并且堅持把這個“藥”吃下去,盡管這副“藥”有點澀,也有點苦,但卻是良“藥”,效果理想,我們必須要堅持。
總之,未來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進度、加大力度、狠抓落實,努力使得我們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讓人民群眾、讓老百姓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更強。謝謝!
中國日報社記者:我想問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也就是在今天上午,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其中大家都很關心的一個變化就是將組建生態環境部,請問部長,新成立的部門職能和環保部有什么區別,未來將發揮什么作用?謝謝。
李干杰:謝謝您的提問。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非常必要和重要,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加強黨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您剛才提到,今天上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這個方案明確把環境保護部的全部職責和其他六個部門相關的職責整合到一起,組建新的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我個人體會,這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實現深化改革總目標的一個重大舉措,是體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一個具體行動,是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我認為,它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性里程碑意義。我體會,這一改革充分體現、完全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
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做過很多的指示、批示、講話,形成了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我們學習領會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有幾個觀是非常重要的,對我們的工作有著非常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一是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邃歷史觀。二是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自然觀。三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四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五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六是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嚴密法治觀。七是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治理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的全民行動觀。八是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共贏全球觀。
我體會這次改革充分體現了總書記的這些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整體系統觀,就是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今年“兩會”,總書記在3月5號參加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又再次強調這一點。總書記說,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五年前,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深化改革的決定,總書記當時在說明中就特別強調,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一定要符合生態的系統性,即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只管護田,就很容易顧此失彼,生態就難免會遭到系統性破壞。在這個會上,總書記還在說明中強調另外一個觀點,我也覺得很重要,就是監管者和所有者要分開,監管者和所有者要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這一次的改革,我覺得非常好地落實了總書記的要求。
長期以來,在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體制機制方面存在兩個很突出的問題。第一是職責交叉重復,迭床架屋、九龍治水、多頭治理,出了事責任不清楚。第二是監管者和所有者沒有很好地區分開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有些裁判員獨立出來,他的權威性、有效性也不是很強。這一次的改革方案,我覺得很好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從所有者方面來講,已經完全打通了。山水林田湖草都統一起來。大家注意生態環境部的組建,從監管者的角度,把它統一起來。我總結一下,有“五個打通”,把原來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職責統一起來:第一是打通了地上和地下,第二是打通了岸上和水里,第三是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第四是打通了城市和農村,第五是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就是統一了大氣污染防治和氣候變化應對。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新的生態環境部不僅僅只保留了環境保護部的職責,還有比較大的變化。
下一步,我們要認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落實好這個改革方案。改革以后,給我們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也應該有信心和理由把未來的工作做得更好。包括眼下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確保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干勁不減,不僅如此,還一定要通過改革進一步把我們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落實力進一步增強起來,把我們的工作、能力、作風進一步提升起來,使我們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能夠做得更好,打好未來的攻堅戰。謝謝!
路透社記者:聽說部長先生今天是帶著大氣十條圓滿答卷來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近期還出現了一次非常嚴重的霧霾天氣,想請部長先生談一談,在下一步新的大氣污染防治三年計劃中,我們的目標是什么?到2020年PM2.5的濃度要下降到什么程度?在具體方案實施方面,與之前的大氣十條有什么不同?謝謝。
李干杰:大氣十條是2013年9月份正式發布的,這個文件在中國環境保護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我的印象里面,這是首次經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的環保方面的重要文件。它是中央堅決向污染宣戰,開展污染系統治理的首個行動計劃。
正如我前面向大家報告的,它的方向、路徑、舉措、目標、任務都是科學合理的,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可行性,五年下來,確確實實效果是不錯的。對于大氣十條的效果,去年年底以來我看到媒體報道很多,總體上來講大家也是充分肯定的,包括老百姓,認為確確實實見到了不錯的成效。具體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這里給大家報告一下。
第一,大氣環境質量五年來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大氣十條有五大目標,當時定這五大目標的時候,大家心里也是“打鼓”的,認為完成目標可能非常困難,可能交不了帳,但是最后結果下來,不僅僅是交了帳,而且是比較好地交了帳。因為這五大目標都是超額完成。第一大目標是全國338個地級城市PM10平均濃度要下降10%。第二個目標是京津冀作為第一大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要下降25%。第三大目標是長三角區域PM2.5濃度要下降20%。第四大目標是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要下降15%。第五大目標是“京60”,就是北京市PM2.5要達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改善目標。五年下來,五大目標全部實現,并且是超額實現。全國338個城市PM10下降了22.7%,京津冀PM2.5下降了39.6%,長三角34.3%,珠三角27.7%,“京60”不僅僅是達到了60微克/立方米,而且是低于60,達到了58微克/立方米。這里面有兩個我們認為是標志性的成績,一是珠三角作為一個重點區域,整體達標,并且是連續三年低于35微克/立方米。二是北京市PM2.5達到58微克/立方米,不僅僅降到60,還低于60微克/立方米,這都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
第二,有力推動了重點領域結構優化,尤其是產業、能源和交通結構這三大領域。這五年,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在鋼鐵和煤炭兩個領域進步是非常大的,成績是非常大的。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給出了具體的數據,鋼鐵是1.7億噸以上,煤炭是8億噸以上,燃煤火電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達到7億千瓦,占比達到了71%。這五年,我們還淘汰了燃煤的小鍋爐20多萬臺,還淘汰了黃標車、老舊車2000多萬輛。另外在一些重點區域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有效舉措,比如說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范圍內,煤改氣、煤改電完成了470多萬戶。這些都是過去我們想干而一直沒干成的,利用五年的時間把這些都干成了,確確實實為改進環境質量發揮了很重要的支撐作用。
第三,大氣污染防治新的機制基本形成。一是我們開展環保督察、專項督查、專項巡查,實施量化剛性問責這些機制,使得“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落到了實處,大家都動了起來。二是在重點區域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還有,我們在強化科技支撐方面,也建立了機制。比如說,去年開始實施的重污染天氣成因與治理攻關專項,科研機制正式建立,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投資方面,初步建立了政府、企業、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共同支持的投資機制。過去五年,僅中央財政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整個投入就超過600億元,達到633億元。通過這五年大氣十條的實施,確確實實效果是明顯的,成績也是喜人的。但是,在取得的這些進步和成績面前,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來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因為我們面臨的形勢還非常嚴峻,仍然任重道遠,不僅僅是整個環保工作任重道遠,就是大氣十條,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也是任重道遠。“兩會”前后的北京連續來的這幾輪重污染天氣就足以給我們警醒。“兩會”之前來了兩輪,2月26號到28號,然后3月2號到4號,接下來就是9號到14號,連續6天,剛剛結束。短短不到20天內,北京就遭遇了多輪重污染天氣。總體上來講,我們還處在“靠天吃飯”的狀態,天幫忙,我們日子就好過一點,天不幫忙,霧霾就比較重。我們要走出這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也因此需要我們在過去的基礎上以更大的力氣來下功夫,來狠抓落實。否則的話,我們的目標就很難實現。
與此同時,我必須要向大家強調的是,我們也一定要有信心,正如我前面跟大家報告的,取得的這些成效是實實在在的,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積累和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這些做法和經驗,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我們的體制特點,符合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我們只要把這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堅持下來,發展下去,這些成效在今后就一定會更大、更好的體現。
3月9號到14號這一輪,原來的預測是2個中度、4個重度污染天氣,其中有一天還是嚴重污染,經過努力,變成了1個良、1個輕、2個中、2個重,盡管仍然不理想,但我們采取的措施還是見到了成效。因為這一輪的天氣從氣象條件來講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強逆溫。專家分析是近20年以來,也是本世紀以來最強的一次逆溫,時間比較長、范圍也比較大。所謂逆溫就是上面的溫度比底下高,在1500米的高空,溫度是十五六度、十七八度,甚至更高,而底下沒有那么高,尤其是夜晚,導致污染物擴散不出去,邊界層越壓越低,像一個壓縮餅干一樣。在非常不利、非常糟糕的氣象條件下,我們實現了PM2.5實際濃度降低,就是得益于過去這幾年,尤其是去年以來我們治本的一些措施,治標的一些措施,確實有針對性,有效果。專家估計,治本措施,三大結構的調整,產業、能源和運輸結構調整,貢獻要占到20%多,甚至30%。我們采取的治標措施,在重污染天氣期間,各地采取預警應急,也有將近15%的貢獻,加起來就使得我們這一輪重污染天氣本來應該是比較高的,但實際上沒那么高,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實踐證明,這一套辦法還是有效的,未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我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當然要做得更好,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還是那句話,我們大氣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堅戰,也要打持久戰,污染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要解決也絕非一夜之間,需要我們付出更多艱苦卓絕的努力,絕不是吹個號、打個沖鋒就能夠一勞永逸的,需要我們長期、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只要我們堅持下去,我想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至于您問到關于2020年PM2.5的目標,整個空氣質量的目標。我們正在研究的三年作戰計劃,叫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估計也會很快能夠出來。在原來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里面已經有了一些整體目標的設定,大致會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研究深化,有些目標保持不變,有些目標可能會有適當的提高。比如說優良天數的比例,是80%,我們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是比較難的,需要付出努力的。PM2.5的下降比例,當時確定的是未達標城市以五年為基點,當時是262個城市,要下降18%,但實際上這兩年因為我們力度比較大,效果也比較好,已經大大的超過了序時進度,兩年已經干完15.8%,剩下的不多了。所以,在這個基礎上肯定會加點碼,至于加多少,我們現在還在研究,將來有了結論之后我們第一時間向大家報告。謝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記者:我關心的話題是環保督察。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實現了全覆蓋,成效得到了認可,但公眾還是有兩方面的擔心:一個是擔心督察會有一陣風的現象,另一個是怕有一些地方因為擔心督察而直接對企業進行一刀切的行為。請問,您如何回應這兩方面的擔憂?另外,在機構改革方案當中,明確了中央環保督察是今后生態環境部的重要職能,下一步我們會如何考慮?謝謝。
李干杰:中央環保督察,我記得在黨的十九大記者招待會上我應記者的提問,向大家介紹了相關情況,尤其是介紹了他的成效。我當時是用四句話做了概括,這四句話也不是我總結的,是當過我們督察組組長,他們進行總結的,我是完全贊成的,就是叫“百姓點贊、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決問題”。確確實實,兩年下來我們一共是搞了四批,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中特別明顯、特別突出的,就是通過中央環保督察解決了一大批老百姓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上次跟大家報告的數大約有8萬件,這8萬件過去是在老百姓身邊的,也引起了很多的問題和糾紛,通過這次環保督察得到很好解決,同時還推動解決了很多其他問題。
您提到我們整改的成效能不能得到維持,可能更多的關注尤其像督察報告里面提的要求是不是真正得到落實,因為我們的整改報告是帶著問題清單的,問題再大、再難,都是必須要整改落實的。上了清單的,第一是比較大,第二是比較難。您很關心,我也很關心,究竟中央環保督察將來是否能夠搞下去,能否保持強勁長久的旺盛生命力,關鍵就是提的要求是不是能夠落到實處。中央環保督察從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特別重視、關注這一點,也不僅僅是環保部,中央領導尤其是總書記也特別關心這一點。
中央環保督察是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推動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一項重大制度改革,都是在總書記親自關心、指導、領導下進行的。因此,我們在制度設計的時候就非常注重這一點,就是要么不抓,要抓就一抓到底,以釘釘子的精神,要么不咬,咬住了就不松口。現在看起來成效還不錯,主要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從目前情況來看,各地黨委和政府對這項工作確實高度重視。31個省份都成立了督察整改領導小組,其中有18個是由黨政兩個一把手來擔任組長,其他的要么是由黨委一把手,要么是由政府一把手擔任組長。應該說,一把手親自抓就為我們督察整改能落到實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保障和支撐。
第二,確確實實解決了很多的突出問題。我們在督察報告清單中統計了一下,有2147項整改任務,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998項,占比將近47%。其他的整改任務也在有序推進中。
第三,在整改的過程中,嚴格督察問責、追責問責。追責問責在整個環保督察中,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進駐期間邊督邊改的過程中督察問責,各地都進行了發布。統計一下,四批下來追責了大概有18000多人,量還是比較大的。第二是隨著我們督察報告一起下去的,我們移交給地方,要求追責有關黨政領導干部,到目前為止第一批、第二批已經基本結束,第三批、第四批正在進行。其中第一批已經向媒體發布了相關結果,一共追責了1100人。其中廳局級130人,正廳級24人。第二批我們即將發布,這一批的力度更大,一共是1048人,總數稍微少一點,因為一共是七個省,第一批是八個省,廳局級是162人,其中省部級3人,正廳級56人。第三個層次是在整改期間又發現有新問題,也是立即嚴肅進行追責問責。前不久,我們向媒體通報了江蘇南通的一個案例,就是在整改期間發現不作為、亂作為。我們迅即啟動了追責問責的機制,江蘇對相關的人員進行了追責問責。這方面整改落實力度是比較大的,也是比較到位的,也為進一步提高大家思想認識、推動工作落實見效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完善長效機制。中央環保督察以后,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在相關的一些工作領域建章立制,我們統計了一下大概有330多份,平均每個省10多份。同時,各地還按照中央的模式建立起省以下的環保督察機制,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6個省建立并且實施了省級環保督察,就是國家督省、省督市縣,也見到了很好的實效。
你還提了一個問題,關于“一刀切”的問題,大家也很關心,我先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關于“一刀切”的問題,首先什么叫“一刀切”?我理解所謂的“一刀切”指的是不分青紅皂白,不分是否違法還是合法,一竿子打下去,一律進行關停,這叫“一刀切”。企業有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該處理的還得處理。像不分青紅皂白,不分好壞的“一刀切”,負責任地說,總體上來講是不普遍也是不突出的,也是從一開始我們就堅決反對的。
當然,在四批督察過程中,個別地方確實出現過類似的問題。出現問題以后,我們及時進行了糾正。未來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態度非常明確,絕不允許這么干,絕不允許這樣的亂作為來損害影響我們的中央環保督察的大局。將來不僅僅是及時糾偏,還會及時追責問責,并且是嚴厲嚴肅的追責問責,發現一起嚴查一起,說到做到的。我們堅決反對平常不作為、到時候又來亂作為的情況,這種風氣,我們要堅決遏制。
關于中央環保督察,確實成效好,所以請大家放心,我們一定會堅持和發展下去。這次您也注意到在新的生態環境部,其中非常明確的一項職能就是來開展中央環保督察。近期,我們正在考慮怎樣把今年的中央環保督察以及后期的中央環保督察繼續開展好、發展好,今年具體的幾項工作向大家報告一下:
第一,準備開展第一輪環保督察的“回頭看”。大家關心的原來列了單子的問題,你整改得怎么樣,我們要“回頭看”。
第二,結合“回頭看”,還要針對一些地區、一些省份突出的環境問題,開展專項督察,我們會把“回頭看”和專項督察盡可能結合到一起,比如說這個省大氣方面問題比較重,我們就是在開展“回頭看”的同時,把大氣污染的治理作為一個專項來同時開展督察;哪個省如果水方面有問題,就開展一個水專項督察;有一些省可能是在生態保護方面、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嚴重問題,我們就把生態方面作為一個重點開展專項督察。
第三,研究完善有關中央環保督察的相關規定、制度,推動這項督察進一步法治化、規范化,使得將來能夠作為一個長效機制,平穩健康發展下去。
第四,加強對省一級開展環保督察的指導和督促。剛才向大家報告已經有26個省份開展起來了,我們的目標是2018年各省份的地方環保督察機制都能夠全部建立,并且能夠實現所有地級市環保督察的全覆蓋。目前,我們正在謀劃開展這些事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這個好的機制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
法制日報、法制網、法制客戶端記者:我的問題是關于新環保法實施的。新環保法實施已經有三年時間,當初修法的時候引入了“按日計罰、移送拘留、公益訴訟”等具體規定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顯著作用,請李部長介紹一下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環保事業取得了哪些進展,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進工作,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新貢獻。謝謝。
李干杰:新環保法是201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2015年1月1號開始實施,到現在為止是三年多一點的時間。這部號稱歷史上最嚴的環保法,三年多的實踐證明,確實是不虛此名,確實是最嚴的環保法,確實是長出了“牙齒”,實施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我們從前年開始,2016年、2017年分別請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新環保法實施情況做了第三方獨立評估,結論基本上是一致的,認為這部法執行的力度、遵守的程度、產生的影響都是環保歷史上最好的。具體體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執法力度不斷加大。新環保法出臺,這幾年執法手段、執法規定有了很多的增加,包括您剛才提到的“按日計罰,停產限產,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等等,也支撐了我們執法工作,支撐了執法力度的加強。2017年相比2014年,全國查處的違法案件,2017年有23.3萬件,相比2014年增加了180%,去年罰款是115.8億元,相比2014年增加了265%。大家從這個數字上能夠看出來我們執法的力度今非昔比,大大增強。
第二,執法手段不斷豐富。一方面我們行政手段更加多樣,包括督企、督政,督企有強化督查、巡查,督政包括環保督察、專項督察,還有約談、限批、通報、掛牌督辦這些手段,這是在行政手段方面。在司法手段運用方面,也是更加順暢。我們充分運用刑事民事等多種司法手段,執法更有成效,在這個過程中,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給予了很大支持。我們移送公安部門的案件,2017年有兩類,一是行政拘留,一是涉嫌環境污染犯罪,分別有8600多件和2700多件,比2016年第一類基本上是翻了番,增加了112.9%,第二類增加了35%。另外,2017年還支持相關公益組織,提起了五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我們的手段確實是不斷豐富的。
第三,執法方式不斷創新。在執法過程中間,我們廣泛應用一些技術手段,包括遙感、在線監控、大數據分析等,來支撐開展執法活動。在京津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中,我們還實施了熱點網格技術支撐,所謂熱點網格就是把區域劃成3×3公里的網格,在這些網格里設置一些監測設備,一旦網格里污染有異常增高,我們立即就派人去進行監督執法。所以從執法方式上,我們廣泛采用的這些新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增強。
第四,公眾參與程度不斷提升。公眾參與對做好環境執法、做好環境保護來講是至關重要的,這幾年進步很大,2017年環保部通過電話、微信、網絡接到的舉報就有17萬件,比前年是翻了番,是2014年的3.5倍。過去只有幾萬件,3萬多件、3.8萬件,去年達到17萬件,可見公眾的參與,一個是積極性大幅提高,另外一個也確實是有了渠道,基本上我們接到的這些舉報都是有一算一,都要責成當地進行處理,有些重點案件重點問題都是一盯到底。比如“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中,去年秋冬季以來所有涉氣的舉報,第一我們完全向社會公開,第二交辦下去的大致有13000件,我們都緊盯不放,不解決問題我們就不松手。
第五,執法成效不斷顯現。更多的就不說了,大家從環境質量的改善上就能夠看得出來,在企業守法的一些效果上也能夠顯示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新環保法實施短短的三年,確實是效果很明顯,也相信將來它會發揮更大的效果。當然我們也看到,在這里面也有一些問題,反映出一些企業的守法意識還不夠強,超標排放的問題還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還很突出。另外,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有些責任也沒有完全落實到位。
回過頭來說,只要我們企業是守法運行,都是達標排放的,我們的各地政府承諾的事、計劃的事都是落實到位的,那么我們今天的環境質量就應該比現在的實際狀況要好很大一塊。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未來的空間還很大,未來要做的事還很多,未來我們一定會按照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精準執法和文明執法的要求,進一步把新環境保護法落實好,也把其他的法律落實好。過去這五年,環保領域法律的制修訂力度很大,我們有很多法律,比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評法都進行了修訂,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在制定,還有新的法律出臺,像環境保護稅法,核安全法,這些新的法律修訂也好、制定也好,都充分反映了總書記的新思想、中央的新要求,也結合了新時代的特點。所以我們要把這些法律執行好,讓法律成為環境質量改善的有力支撐。謝謝!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我們知道,在“天藍”上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水清”上有哪些作為?江蘇是長江沿線的重要省份,這次“兩會”,江蘇代表團有30多位代表聯名提出議案為長江水環境保護立法,下一步在水環境治理上有哪些舉措,重點又在哪兒?謝謝。
李干杰:水污染防治和大氣污染防治一樣,中央一直高度重視。當然,老百姓也是非常關切。正因為如此,過去五年除了大氣十條以外,水十條的制定和實施一直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水十條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共同的努力下,自2015年4月發布以來,應該說也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在水十條發布之前,水污染防治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也取得了進展。
2017年相比2012年,全國地表水的水質情況,好于III類水質所占比例提高了6.3個百分點,劣V類的水質比例下降了4.1個百分點。剛才提到江蘇代表團關心的長江的水,長江經濟帶比全國還好一些,長江經濟帶好于III類水的比例,比2013年提高了9.1個百分點,劣V類降低了6.2個百分點,并且這個勢頭一直在保持。近兩年以來,好于III類比例,2017年相比2015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劣V類降低了1.4個百分點,由9.7%降到8.3%。大氣的問題難,水的問題要解決起來更難,我們面臨的任務更重。如何在打好攻堅戰這個大戰役里面,把藍天保衛戰打好打贏的同時也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把碧水保衛戰這場戰役打好打贏,我們初步的考慮,至少在近幾年按照以下思路推動落實下去:
第一,圍繞“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毫無疑問就是我們水環境質量的改善。
第二,堅持“兩手發力”。所謂“兩手發力”,一手抓污染減排,把污染物的總量減下來。另一手是抓擴容,就是抓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增強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尤其是水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讓他有更大的接納能力和凈化能力。
第三,突出“四種水體”。我們要干的事很多,其中有四種水體是更為突出,老百姓全社會更加關注的,我們要作為重點,也是我們抓工作很好的切入點。第一類水體是集中飲用水水源地的水體,這是老百姓的水缸,所以一定要把他當成重中之重搞好。第二類水體就是黑臭水體,這也是老百姓特別關切的。第三類水體是劣V類水體。第四類水體是入江河湖海不達標的排污口水體,大江大河包括海邊都有很多的排污口,有些是達標的,有些是不達標的,我們要把這些不達標的水體作為重點,圍繞突出這四種水體,倒逼相關的污染治理工作和生態保護工作。
第四,加快“四項整治”。一是工業園區。在這方面,我們要把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好,該改造的改造,該搬遷的搬遷,該關停的關停。另外,對重點行業企業進一步提高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二是生活源方面。主要加快建設城鄉污染處理設施進度,總體上在這方面進展不錯,但也不均衡,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好,有的地方沒那么快,沒那么好,并且有些設施建設好了以后,運行也不那么好。除了城市以外,把農村的污水處理也要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三是農村面源的污染防治和污染整治。首先是種植業要把農藥化肥減下來,這幾年的農藥化肥控制得不錯,實現了農藥化肥使用量的零增長,后續還有空間。另外是養殖,尤其是規模化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對水環境的污染比較重,后續我們要把這項工作進一步做好。四是水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這方面首先是有關濕地要進一步加強保護和修復。其次是河流的生態基本流量的保障,過去這個問題都是大家不夠重視的,下一步要提到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一定要把他確保好,不管你怎么開發利用,這條河流的生態基本流量得滿足,不能不管不顧把一個好好的生命體給破壞掉了。這是加快四項整治。
第五,強化“四個支撐”。第一個支撐,強化執法督察。通過執法督察使我們污染防治的一些要求、法律法規的規定能落到實處。第二個支撐,強化流域的協調和統籌,上下游、左右岸都要統籌起來,我們大氣叫聯防聯控,流域實際上也是各個區域之間相互影響的,也要統籌好、協調好,單打獨斗難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第三個支撐,要強化科技支撐。我們大氣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進展,水方面后續要加強。第四個支撐,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
所以,水十條要圍繞一個目標、堅持兩手發力、突出四種水體、加快四項整治、強化四個支撐,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把未來幾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長江經濟帶是重中之重,大家知道總書記一再講長江經濟帶一定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3月10號,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再一次強調這一點,他說,長江經濟帶一定要不搞大開發,要共抓大保護,要剎住無序開發的情況,實現科學、綠色、可持續的開發。在這個方面,我們一定要認真把總書記的要求貫徹落實到位,環保部圍繞長江經濟帶也在開展一系列的工作,一方面是落實總書記的要求,另一方面把中央批準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到位。有關規劃我上次跟大家已經報告過了,具體的工作,我們首先強化對于長江經濟帶的環保督察,其次就是加快劃定,實際上已經基本完成了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護紅線和“三線一單”,再次就是把長江經濟帶的飲用水水源地作為一個重點,把它做好,這項工作也基本上有了一個結果。經過兩年的時間,我們對長江經濟帶的126個地級以上城市、319處水源地、490個問題,拉條掛帳,緊盯不放,基本上整治到位。
下面,我們還會把長江經濟帶的黑臭水體整治作為一個重點,同時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推動落實好長江經濟帶上下游地區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這些工作,把長江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好。江蘇在這方面責無旁貸,過去的很多工作也是走在前面的,我們也希望江蘇在未來長江水環境保護以及全國水環境保護工作方面,繼續走在前列,做出表率。謝謝!
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我們知道“一帶一路”作為中國的重大倡議,在給沿線國家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有外媒產生質疑,給當地環境造成了威脅,請問環保部會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推動綠色“一帶一路”的發展。謝謝。
李干杰:在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特別明確地提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堅持環境友好,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尤其是關于“一帶一路”的建設,總書記多次批示指示,多次講話強調。在去年5月份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這次會議上也明確提出,中國將設立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
毫無疑問,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作為生態環境部,一定會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提出的這些理念、要求,實際上“一帶一路”也只有走綠色發展之路,才能夠行穩致遠。總體上來講,我們的企業、我們的單位踐行綠色發展,不僅僅是在“一帶一路”實施的過程中,也包括其他的一些境外項目中。
總體上,各有關方面還是非常注重和嚴格執行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包括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有很多典型的案例,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比如在2015年我們交付印度的一個燃煤電廠叫古德羅爾燃煤電廠,當時印度政府大幅降低燃煤電廠的排放限值,因為印度跟我們國家一樣,排放限值在不斷地調整優化,正好在2015年趕上了這次調整,并且還增加了其他的一些要求。盡管如此,我們這個項目仍然在2016年獲得了印度的環境保護金獎和社會責任鉑金獎,這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我們的企業“走出去”,在環境方面整體上還是很注意的,也有很好的成效和影響。
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我們非常重視,也采取了多項舉措,努力服務、支持和保障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去年,我們聯合幾個部門,包括外交部、發改委、商務部,共同制定發布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總體要求,在此之后,我們又根據這個文件的要求,編制發布了《“一帶一路”生態環境合作規劃》,更加具體規劃了一些目標、項目和任務,進一步推動了環保政策法規標準技術與產業的交流合作。
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推動一些行業企業簽署相應的協議,建立相應的機制,也發揮了很好的效果。我們推動建立了“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實施了綠色絲綢之路使者計劃,開展培訓、交流、研討,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和監管能力水平。包括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非洲的一些國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產生了很好的反響。
下一步,我們要著力把總書記提出的兩件事抓好,一是綠色“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二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建設,會同相關國家,包括相關國際機構,比如說聯合國環境署,他們很有積極性,愿意和我們一起把這些平臺打造好、把這些機制建立好,能夠共同努力,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保水平進一步提升。保障“一帶一路”重大戰略能夠實施好,取得成效,不僅僅是惠及中國人民,也惠及國際上所有相關國家,讓大家一起分享“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成果。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請教部長先生的是有關去年7月份中國出臺洋垃圾進口的禁令,請問實施的效果怎么樣,還有沒有后續的措施?另外,我們看到以前一些比較依賴中國市場的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他們目前確實是遇到了垃圾處理的困難,不少分析說,是因為中國的禁令來得太突然,導致了他們的混亂,請問您如何回應?謝謝。
李干杰:首先我想強調,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是中國政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的一個重大舉措。同時,這也是中國政府享有的權利。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國際社會就推出了《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我們都是締約方,這個公約明確規定,充分確認了各個國家有權禁止外國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進入本國領土,我們擁有這個權利,也盡到了責任。同時,這個公約還規定,各個國家都有義務就近減量和處理各自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并且在越境轉移的時候,一定要確保輸入國的環境、公眾健康不受到影響和損害。中國的固體廢物進口大致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一開始進口量增加還不算很快,后來進入90年代以后,增加就比較快了。大概20年前,我們整個進口量也就是400-450多萬噸,20年間,我們增加到4500萬噸,增加了10倍,所以增長的幅度還是很快的。
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固體廢物進口顯示出了越來越多問題,并且有些是相當突出和嚴重的問題。具體而言,最突出的一個是在廢物進口中夾帶了很多禁止類的廢物,因為我們國家的固體廢物管理制度也是根據巴塞爾公約,制定了國內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分為非限制類、限制類和禁止進口類,可以進口非限制類和限制類固體廢物,但是由于管制不好,最后夾帶了大量的禁止類廢物,甚至是洋垃圾進口。
第二個更為突出的是這些廢物進來以后,在加工利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很嚴重的污染和損害。我們去年7月份組織開展了“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的專項行動”,對全國1792家企業,我們組織了1700人參加的為期一個月的拉網式排查,結果發現,其中有1074家正好是60%的比例,存在各種各樣的違法污染問題。我們對1072家進行了查處,現在基本處理完1057家。可見違法違規的程度在這個領域是非常突出和嚴重的,由于他們違法違規,使得整個加工利用過程對我們的環境、對老百姓的健康產生了非常突出和嚴重的影響。
正是因為存在這些突出和嚴重的問題,中國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調整優化進口名錄,大幅壓減固體廢物進口的數量。第一批是調整了四類,后續還會逐步再進行調整。作出這么一個重大的改革決定,禁止洋垃圾入境、改革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的實施方案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合理和正當的,作為環保部門,我們按照中國政府的要求,全力以赴狠抓落實,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您剛才關心效果怎么樣,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市場的好轉,也包括聽到一些風聲,有些企業就搶抓“機遇”,盡快提前大量進口。所以,上半年是量價提升,下半年我們下了很大力氣,扭轉了這個勢頭,全年平衡下來,限制類固體廢物進口總量下降了12%,應該說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后續,我們還會堅持下去,落實好中國政府確定的目標和要求。
您剛才提到說我們有些政策出臺比較匆忙,給予外方的時間比較短,引起了所謂的“混亂”。我覺得這樣的觀點,要么是有些不太了解實際情況,要么是故意把一些責任往外推卸,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還是充分考慮了方方面面的情況,給予了比較充足的時間。比如說,我們發布第一批的目錄調整,就提前了半年時間,并且及時把信息通報給了相關的國際組織,包括WTO,也包括相關的方面。對于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我們也及時協調各方推動解決,也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不僅僅是中國,包括國外,大家要統一到巴塞爾公約的精神上,也就是各個國家都要立足于自己產生的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自己來減量、自己來處理、自己來消化,有了這個共識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很多事情才會更好理解和解決,也有利于全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普及推動,才有利于清潔美麗世界的打造和構建。謝謝!
主持人:最后一個問題。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去年,中辦、國辦通報了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問題,并問責了上百人,引發輿論的高度關注,但我們了解到還有不少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依然嚴重,請問李部長,有什么舉措讓保護區真正得到保護?謝謝。
李干杰:去年6月,中辦和國辦發布了《關于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督查處理情況及其教訓的通報》。我們大家都看到了,都學習了。兩辦的通報在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標志性意義。重視程度之高、處罰力度之大、產生震撼之強、影響范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在兩辦通報發布以后,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兩辦的精神,我們迅即會同其他部門,包括國土、水利、農業、林業、海洋和中科院,組織開展了專項行動,叫“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這個專項行動也是前所未有的,是歷年來所有針對自然保護區的監督檢查行動中,檢查范圍最廣、查處問題最多、整改力度最大、追責問責最嚴的一次監督檢查行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最近我們向媒體發布了這個結果。在這次專項行動中,排查了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20800個問題。截至2017年底,我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有463個,因為有17個是后來批復的,之前開展專項行動的時候是446個,這20800個問題目前為止已經有13100個問題得到很好的整改。行動中,我們關停取締了2460家企業,對1100多人進行了追責問責。最重要的是,推動地方廢止和調整與上位法不一致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當然,我們也發現還有不少問題,有些問題還很突出。比如說,一些地方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還相當嚴重,一些地區交辦問題整改不徹底,當然有一些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這里向大家報告,我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大規模發展起來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在一段時間內,是按照搶救性保護的思路來劃定、建設和保護的,一些歷史問題難免遺留下來了。今天我們去面對、去處理的時候,這些問題也要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相對來講難度比較大,為我們后續做好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經過這次排查,我們對這些問題做到了心里有數,也將把我們的監督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起來。
下一步的工作,第一是旗幟鮮明地把“綠盾行動”堅持到底,緊緊圍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擴展到省級以下自然保護區,對發現的問題,全部建檔立卡,拉條掛帳。我們現在做工作,打攻堅戰,就得講究精準,脫貧攻堅戰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建檔立卡,我們現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也要建檔立卡,每個自然保護區是什么問題清清楚楚,交辦給誰清清楚楚,并且不僅僅我們自己有數,還要向社會公開,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老百姓的監督作用,緊緊盯住,不解決就不收手。
第二是加大追責問責的力度。誰造成的問題,就得處理誰,對于問題造成的嚴重影響,該擔責就得擔責,該追責就得追責。
第三是進一步強化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發揮好公眾的作用,因為自然保護區涉及面很廣,要把這項工作做好,須把過去的事情處理好,把現有的問題解決好,以及未來要把他保護好、建設好,都需要全社會齊心努力。整個自然保護區在我們國家有2750處,大致占陸域國土面積14.9%,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3個,大致占比是10%,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倍加珍惜,我們大家都有責任去保護。現在我們以兩辦通報為一個新的起點,已經強化了這方面的監管,后續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希望在此過程中,大家共同努力,把這個寶貴的財富,把我們的命脈保護好、維持好。謝謝!
主持人:謝謝。本場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李部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