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人接續奮斗,離不開精神的力量。
“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感人事跡,高度概括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的偉大號召,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而不懈奮斗。
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始終牢記使命,扛起建設美麗中國的歷史重任。55年時間,塞罕壩從“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變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鳥的樂園”,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始終牢記修復生態、保護生態的歷史使命。今天,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深刻銘記任何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的歷史教訓,必須深刻認識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以切實之舉踐行使命,以身體力行落實責任,匯聚起13億人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磅礴之力。
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堅持艱苦創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在當年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塞罕壩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發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無味無所謂,爬冰臥雪冷乎凍乎不在乎”的樂觀主義情懷;更堅持依靠科學精神解決高寒地區造林育林的技術難題,一代接著一代干,創造了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的人間奇跡。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無論是破除能源資源約束難題,還是償還生態環境欠賬,都不是一次沖鋒就可以解決的。但只要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傳統,發揚爬冰臥雪、以苦為樂的精神,發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什么難題不能破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歷經55年建設發展,塞罕壩展現出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圖景,深刻印證了“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論斷,深刻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今天,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緊迫而艱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塞罕壩這一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范例啟示我們,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才能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塞罕壩精神為標桿,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就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