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強大的碳匯功能和作用。森林碳匯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也是目前最為經濟、安全、有效的固碳增匯手段之一。“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碳庫’。”2022年3月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習近平總書記對森林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作用寄予厚望。
如何鞏固和提升林業碳匯能力,發揮森林碳庫功能,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崔麗娟認為,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碳循環是緩解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提高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措施。建議穩定現有森林、草原、濕地等高碳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儲量,穩步提高退化生態系統質量及其碳匯功能,增加生態系統的多種功能,推動碳增匯計劃,同時持續開展碳匯方法學研究,建立科學的核算體系。
民建河北省委專職副主委范社嶺委員建議,以“雙碳”為目標,謀劃京津冀生態文明一體化建設,提高森林、濕地、草原的生態質量,在摸清京津冀碳排放整體強度的基礎上,統籌生態空間布局,提升環境韌性和生態碳匯能力。
森林碳庫積累所形成的碳匯,經濟價值可通過碳匯市場直接變現。2011年,中國開始國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將林業碳匯作為一種合格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納入碳市場交易。
今年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林草碳匯作為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市場關注。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開發林草碳匯項目17個,實現碳匯交易80.5萬噸,交易金額超過2700萬元。
南方集體林區固碳增匯潛力同樣巨大。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局長蔡中平委員表示,廣西森林資源豐富,但由于政策機制不夠健全,南方集體林區的林地和林木難以滿足現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要求。
蔡中平呼吁,加快南方集體林區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完善出臺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完善建立木竹林產品碳匯方法學和人工林可持續經營機制,全面提升固碳增匯潛力和森林經營效益。
中國是世界上竹資源品種最豐富、竹產品生產歷史最悠久、竹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國家。目前,我國竹林面積641.16萬公頃,其中毛竹林467.78萬公頃,年可用竹資源超過1億噸。
作為全國著名的竹鄉,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擁有百萬畝竹林。2021年底,安吉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平臺。今年1月,安吉167個村拿到了竹林碳匯共富項目的第一筆分紅,共計3億元。
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代表十分關注竹林碳匯,他建議基于安吉竹林碳匯改革的探索和已經形成的《竹林碳匯經營項目方法學》,加快推動該方法學盡快納入國家CCER方法學體系。
“這對安吉縣乃至全國其他竹產區竹林來說,可實現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更多的林業碳匯融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對實現‘兩山’轉化及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汪玉成說。
今年全國兩會,云南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張敏委員特意從家鄉背來兩塊磚頭大小的東西。張敏介紹:“這個東西的學名叫高性能橡膠,當地的土話是叫膠包,可以直接用在高端橡膠制造上。”
西雙版納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張敏建議,進一步完善天然橡膠產業的扶持政策,支持有關機構制定符合國家林業碳匯交易要求的橡膠林碳匯方法學,尤其是能納入國家CCER方法學體系,為橡膠林碳匯開發奠定基礎。
森林碳庫的形成和作用的發揮,密切聯系著生態保護、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中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圍繞全面固碳、重點增匯,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多措并舉鞏固提升林業碳匯能力,積極穩妥發展林業碳匯。
貴州省畢節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東來代表介紹,畢節市將推進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建設,努力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區。吉林省白山市市長王雪峰代表也表示,白山市將積極與央企合作,探索推動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和儲備,提升生態碳匯能力。